2025年7月21日,国际金价飙升突破3410美元/盎司,创下近五周新高。这绝非单纯的市场短期波动,而是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下,信用货币体系深层脆弱性的“黄金警报”,它预示着普通民众资产保值增值策略的深刻转变,更揭示了全球金融体系对传统避险资产依赖的结构性困境。
此次金价的强劲拉升,是多重宏观因素共振的结果。美元指数下跌、10年期美债收益率走低,直接降低了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。同时,8月1日关税谈判的不确定性及欧盟潜在的反制措施,激化了市场避险情绪。此外,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,以及围绕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可能被替换的猜测,都加剧了金融市场的紧张。今年以来,国际黄金期货价格已累计上涨约28%,头部黄金企业如紫金矿业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激增约54%,印证了这一趋势的强劲。
金价的持续走高,深层反映了对现有信用货币体系的信任危机。全球央行对黄金的空前热情是最佳佐证。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,高达95%的受访央行预计未来12个月将继续增持黄金,创下2019年以来最高纪录。这种“购金热”并非简单的资产多元化,而是各国央行在面对高债务、货币政策有效性受限及地缘政治碎片化等结构性问题时,对主权信用和传统金融秩序稳定性的担忧。德国等国推动黄金回流,亦是这种担忧的具体体现,它们正寻求将“压舱底的资产”掌握在自己手中,以应对日益加剧的全球不确定性。
历史经验反复验证了黄金在系统性危机中的避险价值。1929年大萧条初期,尽管金本位制下名义价格受限,但黄金股逆势飙升,Homestake Mining股价在1929-1933年间上涨474%,远超同期暴跌73%的道琼斯指数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初期,黄金虽因流动性挤兑短期下跌28%,但在美联储大规模量化宽松后,随即开启十年牛市,涨幅高达182%。这些历史数据清晰表明,当信用货币体系面临巨大压力时,黄金作为“终极货币”的保值与避险功能将凸显,成为对冲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工具。
面对金价飙升与低利率时代的双重挑战,普通民众的财富保值增值策略亟需重塑。银行存款收益微薄,难以抵御通胀侵蚀,传统投资逻辑正被颠覆。然而,盲目追涨黄金同样蕴含巨大风险。杭州一位95后女孩一日豪掷20万购金,却因短期波动亏损两月薪资,更有杠杆投机导致爆仓的惨痛案例。因此,将黄金视为资产组合中的“安全垫”而非投机工具至关重要。专家建议,在资产配置中,可考虑“新三金”策略,即货币基金、债基和黄金的组合,并控制黄金配置比例在总资产的10%-15%以内,优先选择流动性更好的黄金ETF而非实物黄金。同时,通过定投平滑波动,并结合自身风险偏好,进行多元化、分阶段的资产配置,如短期配置流动性资产,中期配置稳健增长型资产,长期则可考虑权益主导的指数基金。
金价的每一次跳动,都是对全球金融体系深层结构性问题的无声控诉,更是对个人财富智慧管理的疾声呼唤。拥抱变化,审慎规划,方能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,驾驭财富的航向,实现真正的保值与增值。
配资天眼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